位于深圳西南角的蛇口半岛,人们对它并不陌生。20年前,这里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20年后,这个美丽、幽静的小岛,以它浓郁、舒适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气息吸引人们的注意,让人们留恋忘返。
当每天落霞的余晖笼罩在蛇口的海面,人们在夜色中漫步在蛇口的林荫小道上时,耳畔会不时听到从住宅区的窗户里传出来的悠扬的钢琴声,那声音像清泉一样洒落在小岛上的每一个角落。此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里真是一个“钢琴之岛”。
作为“音乐之王”的钢琴进入蛇口地区家庭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改革之初的1984年前,那时的蛇口才刚刚出现花果山、荔园等居民住宅区,但有着“改革试管婴儿”之称的蛇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包括像黄宗英这样的著名的文化人到蛇口来安家落户,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的碰撞,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保守估计,到1998年,蛇口的钢琴拥有量至少已达到4位数以上,而且这个指标每年还在保持10%的增长速度。按照蛇口目前常住人口15436户计算,钢琴在蛇口家庭的普及率已达到10%以上,将中国同类数字为0.03%的平均值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也许可以更确切地印证蛇口作为“钢琴之岛”有着更为明显的特征:蛇口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儿童加入了学习钢琴的行列。仅1998年这里就有300名儿童参加了考场设在蛇口的钢琴等级考试;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上海音乐学院每年在此分设考场;广东省有关机构也正在研究将包括钢琴在内的十项艺术考级的考场设在蛇口;蛇口的钢琴师资力量也颇为雄厚,常任钢琴教师至少在40人以上,其中不乏资深的钢琴演奏家。
让人感到有趣的是,学习钢琴者的年龄和职业的跨度也在逐年加大。从刚学会讲话的儿童,已婚或怀孕女性,一直延伸到退休的女士,都加入了学习钢琴者的行列。两代人相伴习琴在蛇口的许多家庭是常事。从事钢琴教学的邓老师说,许多年轻的母亲是在督促儿女练琴的过程中成为钢琴爱好者的。她们由陪练变成了同练,与儿女在弹琴中共同切磋,一起进步,使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有趣。
钢琴爱好者的普及也带来了钢琴弹奏质量的提高,这在蛇口是不争的事实。1998年,广东珠江钢琴杯大赛决赛的4个名次均被蛇口少年儿童夺得。一些艺术眼光十分挑剔的钢琴比赛的评委们,对进入全国最高级广州二沙岛星海音乐厅参赛的蛇口儿童的演奏水准赞不绝口。
但大部分蛇口的家长鼓励儿女学习钢琴,并不是希望儿女日后成为“钢琴家”。他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日后成为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在各种演奏会上成为一名合格的欣赏者”。率先告别了贫困的蛇口人,也希望能率先进入现代文明。一位在蛇口从事钢琴教育的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足球、电脑要从娃娃抓起,钢琴更是如此。她在由她举办的20多期家庭巡回演奏沙龙活动中,就始终坚持要求男孩一律衬衣、领结装束,梳小分头,女孩必须穿公主裙。她期待,这些未来的蛇口主人中,不一定能产生闻名遐迩的钢琴家,但至少他们都能成为一名待人彬彬有礼,有一定文化艺术素养的人。